為積極落實《關於推進新時代職工繼續教育創新發展的意見》文件精神,摩登3廣泛吸納勞模、摩登3⛑、高級專業技術人員、高技能人才等行業中的優秀人才👷🏿,聘請他們為摩登3導師,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🫦,指導學生解決工作中的問題,指導開展創新成果管理等。
今天登上本欄目的摩登3導師,被稱作“精密大摩登3”。他就是“上海摩登3”🧗🏼♀️、“上海首席技師”、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”、“長三角摩登3創新工作室領銜人”熊朝林。
熊朝林,上海阿為特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主管🎢😥,高級技師🙆🏻,上海摩登3服務隊機械製造專業組組長。他從事精密機械製造20余年✊🏼,精通各種數控加工工藝、製造編程、精密測量等技術,每年研發新產品新工藝數百款,曾攻克了細胞切片機🕢✋、核酸檢測儀、呼吸機等核心零部件的製造難題🕑,獲得3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及發明專利,榮獲國務院特殊津貼👏🏻、全國職工創新二等獎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🤹🏿♂️,連續2年獲得上海科技進步三等獎等榮譽,3年內培養國家級高技能人才10余名。
綠皮火車開啟的摩登3之路
1997年的盛夏🧔🏿♀️,熊朝林好不容易擠上了開往上海的綠皮火車。這列火車實在太擁擠了🔕,許多人是從車窗裏爬進來的。火車駛離廣安站的時候,人都沒站穩的熊朝林甚至都無法向窗外看上一眼,道一聲再見🦈。
二十六歲的熊朝林鐵了心要離開老家🙅🏽♀️。他的老家在四川省廣安市嶽池縣秦溪鎮農村,那裏丘陵起伏🧑🏻🎄,溝谷縱橫,地勢北高南低🤴,中部倒是地平土厚,所以,高中畢業後,熊朝林一直在家務農。可是,眼看著村裏與他同齡的年輕人一個個都外出闖蕩去了,他也心思飄忽起來。坐在田邊🧴,他一次次地望著天上向南而去的白雲,終於有一天🤲🏿👨🏿🦰,他下定決心要到上海去闖蕩。
綠皮火車裏又熱又悶⛹🏿,連過道上都坐滿了人👨🏽✈️,一路開過去👨🏿💻🧎🏻,每個站頭同樣人潮洶湧,同樣許多人從車窗裏爬進來🧎♂️。熊朝林感到一陣陣的窒息💶。火車慢慢騰騰地行駛著,一個念頭也慢慢爬了上來——到了上海後去做什麽呢🚸?
想著想著,熊朝林陷入了茫然之中。
“編外”人員
只有高中學歷的熊朝林想在上海找工作並不容易👩🏻🦯➡️。整整一星期🥨,他白天四處求職,晚上就睡在橋洞底下,好不容易才找到第一份工作——在一家磚瓦廠做力工🚫。
3個月後,一心想學門技術的熊朝林等來了一個機會,他進入一家機械加工廠🤹♀️,開啟了學徒生涯。當熊朝林看到師傅通過車床的切斷🧒、打孔等操作🍵,就可以把一個個金屬棒料加工成各種產品🐽,“技能”二字在他心裏有了確切的分量。
通過3年的學習,熊朝林基本掌握了車銑刨磨等操作要領以及刀夾具、識圖、測量等技能。此時🔳,數控車床已成為新的技術方向,得知附近一家工廠引進了數控車床📭,熊朝林心裏癢癢的👨❤️💋👨。“我不要工錢🫢🤸🏼♀️,每天晚上免費來加班🪵。”經不住熊朝林三番五次上門去“磨”,這家工廠勉強答應接收這名“編外”員工🔲。不過⛹🏿,也定下“規矩”——只能看🙇🏽♀️,不許按任何鍵,不許打聽程序設計🍸。
就這樣,熊朝林每天一下班就趕到那家工廠“加班”👛。技術人員調試機器時🤴🏿,他就站在一旁用眼睛看👨🦼➡️、用心記。3個多月後🧚♀️,他已經能看懂程序🚬,知道如何根據圖紙要求設置簡單刀路和坐標系👩🚒。後來的幾年裏🧚🏻♂️,為了能操控更精密、更復雜的數控車床,他輾轉多家工廠邊幹邊學↩️,終於在2010年獲得車工高級技師證書,並作為引進人才落戶上海。
從0.5微米到0.1微米
2013年🙆🏻♂️🦢,熊朝林入職上海阿為特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🌵。不久,公司將微分進刀系統項目交給了他和團隊。
微分進刀系統是用於腫瘤病人的組織細胞切片機的關鍵零部件🐗,切片厚度及精度直接影響診斷水平及準確性。1微米相當於1毫米的千分之一,當時🧚🏽,國產切片機切片厚度為2~3微米,精度為0.5微米,而國外切片機的厚度只有1微米,精度高達0.2微米。
這是屬於精密製造領域的尖端技術,此前已有多家國內公司對切片機項目發起挑戰,但均以失敗告終。熊朝林對該項目的關鍵技術要求和製造難點進行分析🥡,提出3個主攻方向:實現微米級間隙防止旋轉的精密位移、解決超級精密的形位公差製造難度、實現潔凈無塵的高端裝配📒🖕🏻。每一項突破都需要大量工藝實驗作支撐𓀐。夜已深,熊朝林還在無塵實驗室裏忙碌。他開始對20個發明🟦、改進的零件進行裝配,然後觀察效果、作出分析。失敗一次次接踵而來,他始終沒有放棄🥼。
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堅持了兩年🤏🏽,尖端技術宣告完成。細胞切片厚度不僅達到了1微米🌚,且精度達到了0.1微米👨🏻🦽➡️。三大關鍵技術創新點共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8項🙅♂️,同時還形成了標準化作業及參數規範。憑借《微分進刀系統的製造工藝創新及應用》項目,熊朝林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。
傳承的力量
現在,熊朝林已經帶了20多個徒弟🟤🧨,他們中有職校生,也有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🌨。2018年,“熊朝林上海摩登3創新工作室”掛牌,他對徒弟們付出了極大熱情🙅🏼,把自己的本事傾囊相授🏋🏻♂️。
公司的產品品種多🕠、批量小🌲,每月開發的新產品多達百余款🥰🧖,熊朝林覺得這正是鍛煉年輕人的好機會。他經常組織大家召開案例分享會🏌🏿♀️👃,和大家一起進行技術總結。300多個可推廣的工法,就是在分享會上形成的🤼♀️。
眼下,熊朝林和團隊正在研發半導體光刻機核心零部件的製造工藝。光刻機零部件的形位公差、尺寸要求🏯、外觀及清潔度在製造業中都是“極限挑戰”🦹🏻♀️,同樣也是我們國家被人“卡脖子”的地方。熊朝林有信心接受挑戰,攻堅克難,而且,目前有好幾個項目已成功交樣🏊🏿♀️。一個周末,熊朝林又把自己關進了實驗室👩🎓。夜色更深了,熊朝林將一只需要技術攻關的芯軸銅套套在自己的手指頭上,細細琢磨❣️。
不知不覺間,他有些疲憊地瞇上眼睛。恍恍惚惚地,熊朝林這位“上海摩登3”稱號獲得者,仿佛看見自己正坐在一列綠皮火車上→,車輪鏗鏘,他回過頭去,看到身後已然經過的漫長的鐵軌……